圖片來源於網絡
爬山法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其基本思想是:先設立一個目標,然後向目標方向走到與起始點相臨近的某一節點,逐步逼近目標。
這就像爬山一樣,如果在山腳下,要想爬到山頂,就得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步一步往上走,每走一步,就要估計一下是否離目標更近了,如果更近就繼續下去,這樣會離目標越來越近,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
爬山法與嘗試錯誤法的差別在於每做一次嘗試就要對離目標的距離做一次估計。
在日常生活中,爬山法是一種有用的方法,不少實際的問題就是靠這種方法解決的。
例如,醫生在給慢性病人用藥時常常用這種方法來確定藥的劑量。
爬山法的最大弱點就是隻能保證爬到眼前山上的最高點,而不一定是真正的最高點,問題解決者常常會達到一個『小山丘』而不是真正的山頂。
例如,醫生給病人的藥達到一定劑量後,病人好轉,再超量就會引起調理反應,這時,醫生往往誤以為這個劑量就是最佳劑量,然而事實上也許更高劑量才能使病人真正痊愈。
因此,問題解決者在使用爬山法時,最好選擇幾個不同的起點一起來嘗試,如果幾個起點到達的都是同一個點,這一點才算是真正的目的地。
這是針對爬山法的完整說明,但是單純的爬山法理解起來難度相對來有一定難度,如果和其他的方法放在一起使用會難以區分。
所以要首先把爬山法理解清楚了,接下來再去學習就輕松了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