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爬山偶遇高僧,人生頓悟寫下一首禪詩,結尾七字可稱千古名句。

編輯搜圖編輯搜圖編輯搜圖編輯搜圖編輯搜圖

詩歌是中國文化中燦爛的瑰寶,從古至今深受大眾的喜愛。

一首優秀詩歌的誕生,不排除有『兩句三年得,一語淚先流』的苦心鉆研,但更多的時候是離不開詩人突然興之所至的靈感。

宋代陸遊就曾經說過『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當詩人詩興大發的時候,為了抓住靈感,可不管此時身處何地,都會把腦中的詩句記錄下來。

它們有的寫在紙上,沒有紙就題在墻上、石壁上,這也是歷史上為什麼題壁詩這麼多的緣由。

詩人題壁揮毫,大多是即興而為,他們沒有刻意的字斟句酌,但是多了真實性情的馳騁,讓心中的那份不羈與灑脫流露的更加真實。

一般題壁詩所在的地方,都是人群較為集中、風景較為優美的場所,比如園林、寺廟、道觀、風景名勝等。

一方面這種地方會讓人內心情感更容易得到釋放,另一方面人大多會選擇在這種地方落腳休息。

《題西林壁》、《題臨安邸》、《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就是其中代表。

詩人爬山偶遇高僧,人生頓悟寫下一首禪詩,結尾七字可稱千古名句。

今天長風就給大家分享一首詩人在爬山途中偶遇高僧,一番交流心下頓悟隨手寫在寺廟中的妙詩。

題鶴林寺僧舍

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李涉,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冷門的詩人,就連史書上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生卒年比較模糊,在當時素有詩名。

《唐才子傳》中稱他『工為詩,詞意卓犖,不群世俗』。

根據各種文獻得知,李涉雖有才,但一生過得並不順利,身逢亂世的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逃難。

他早年在梁園做客,後來和弟弟李渤躲避戰火到了南方在九江廬山隱居。

李涉的仕途之路也坎坷心酸,下山後他先任太子通事舍人,卻得罪朝中權貴被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十多年。

唐文宗時召為太學博士,不久又被流放南方。

這首詩就是李涉在這期間所寫。

李涉流放期間情緒自是鬱悶消沉,這一天,他打起精神登山散心,在山中與一高僧相逢,一番交流之下李涉解開了長久以來苦悶的心結,於是欣然寫下此詩。

鶴林寺,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是一座始建晉朝的古老寺廟,原名竹林寺,相傳宋武帝劉裕稱帝後,才改寺名為鶴林寺。

該寺山明水秀,風景幽美,加之離鎮江城區較近,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散心遊玩的好去處,因而留下許多佳話。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這日子每天過得渾渾噩噩恍若夢中,忽然才發覺一年之春即將逝去,便強打精神登山賞景。

詩的前兩句交代了詩的背景。

首句是詩人對自身遭遇流放時真實情緒和狀態的描述,從『昏』『醉』『夢』等字,就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的消沉和和一蹶不振。

雖然整日都是在混吃等死的狀態,但偶爾還是會有那麼一瞬間思索人生想要改變,所以他忽然發現明媚的春光將要逝去,為了不負一年之春,便強行讓大腦開機走出戶外,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去感受一下春意。

這裡的『春』,不僅僅是自然界的春天,同時也是人生的歲月。

李涉蹭蹬半生,此時已經是人生暮年了,可能也是突然想起不能庸庸碌碌了此一生,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所以才振作精神『強登山』。

這種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躺平的狀態,相信大部分人都會存在。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由於經過一個種滿竹子的寺院,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後兩句是寫詩人『強登山』之後所發生的事,他在爬山的過程中經過了寺院,也與一位高僧相逢聊了很久,高僧不愧是六根清凈出塵之人,一番探討交流下來自己受益匪淺,也終於明白遠離紛擾的悠閑生活才是最難得的。

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閑』是他和高僧聊完之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的寫照。

從前面的『昏』到此時的『閑』,僅僅一字之變,卻表達了李涉對自身現狀全新的體會。

這禪意深深的詩句也是整首詩最為精彩的一句,很多人將它奉為金句,後世文人墨客對也是好評如潮。

是呀,人生難得是清靜,我們生在紅塵,必定會積攢很多失望,畢竟萬事哪能盡如人意,不如意事倒常有八九,如果我們總是抓住遺憾不松手,那你一生都將會過得很累。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不妨用『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心境去做些讓自己瀟灑快樂的事,來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緒心態,這無疑會讓自己過得更加舒服。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