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袁復棟
圖 / 中國登山協會高山探險部 提供
2019年中國大陸共發生272起登山戶外運動事故《下文簡稱『事故』》,死亡人數69人,受傷人數105人,失蹤人數5人。
事故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迷路事故數量仍高居榜首,低海拔登山和徒步穿越連續多年成為事故頻發的運動項目。
2019年 中國大陸
登山戶外運動事故概況
隨著登山戶外運動的快速發展和參與登山戶外運動人口的急劇增加,登山戶外安全問題已連續多年成為影響登山戶外運動健康發展的關鍵,也已成為政府、行業機構和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厘清事故發生的原因,找出同類事故的共性,才能從源頭杜絕事故的發生。
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研討小組的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大陸全年事故發生的活動中參與總人數2055人,事故總人數942人;受傷事故82起《其中兩起受傷事故與死亡事故是同案例》,受傷人數105人;死亡事故49起,死亡人數69人;失蹤事故5起《其中兩起失蹤事故與死亡事故是同案例》,失蹤人數5人《如圖1》;無人員傷亡事故140起。
其中,群體性死亡事故3起,死亡19人,三起事故與水有直接的關系,兩起是因山洪暴發所致,1起是因淌水過河時水流湍急而落水。
2019年多數事故得到了公安、消防、社會力量救援隊伍、村民等機構和人員的及時救援,但仍然有部分事故人員因傷情嚴重而死亡或者因地形復雜而未找到。
與2018年相比,2019年事故起數下降76起,下降率為21.84%,事故總人數下降193人,下降率為17%;受傷事故下降33起,下降率為28.69%,受傷人數下降18人,下降率為14.63%;死亡事故上升9起,上升率為22.5%,死亡人數上升24人,上升率為53.33%;失蹤事故上升1起,上升率為25%,失蹤人數上升1人,上升率為25%。
從對比來看,2019年事故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因發生3起群體性事故,死亡人數明顯上升,死亡和失蹤人數之和達歷年之最,其中,男性死亡數量占比78.38%,女性死亡數量占比21.62%。
中國大陸
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的類型
近兩年,事故數量的增多導致事故類型也越來越多,從迷路、滑墜、被困、高墜、疾病等上升到十幾種《見圖2》。
2019年與2018年相比,事故類型基本相同,迷路事故數量仍高居榜首,同時也出現了多年未曾出現的捕獵夾致傷的事故。
1、迷路已連續多年成為主要類型之一
近年來,迷路事故數量占比呈現連續上升趨勢。
2019年,迷路事故仍然是登山戶外事故數量最多的類型,共139起,占總體事故的49.63%。
通過收集的案例分析來看,2019年迷路類型增添了新的類別,除了過去的天黑迷路、落單迷路、大霧迷路、挑戰新線路迷路,新增了導航迷路。
迷路後如果無法及時找到出路,會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
根據迷路救援成功的事故案例來看,15%的迷路事故導致受傷的結果,還有部分案例中迷路者出現體能透支、心理崩潰、饑餓過度等不同情況。
如果這些事故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援,可能就會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如果發現自己迷路了怎麼辦?
牢記國內外通用的STOP原則,即首先待在原地,禁止隨意走動;其次要保持冷靜,尤其帶隊人員要時刻保持清醒,及時安撫大家,準確作出判斷;第三,觀察周圍地形地貌,尋找可以走出去的辦法;第四,綜合分析現狀,制訂切實有效的計劃,最後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實施。
2、山洪引發的事故嚴重程度較高
2019年因山洪造成17人死亡、1人失蹤,單次山洪事故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案例2起。
因此,山洪事故的結果非常嚴重,死亡人數較多,需要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參與者需要及時查詢運動環境以及周邊的天氣預報,及早做出防范措施。
3、高墜和滑墜類事故在受傷和死亡事故中仍占比較高
高墜即垂直墜落,滑墜指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形滑落。
根據2019年統計數據來看,272起事故中高墜事故和滑墜事故分別為17起和48起。
高墜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15起,占死亡事故總起數的30.61%,受傷事故2起,占受傷事故總起數的2.44%;滑墜事故中造成死亡的事故13起,占死亡事故總起數的26.53%,受傷事故35起,占受傷事故總起數的42.68%。
高墜和滑墜死亡事故起數占死亡事故總起數的57.14%,與2018年的53.86%相比,有小幅的增長;受傷事故起數占受傷事故總起數的45.12%,與2018年的55.36%相比,有了小幅的降低。
從整體數據來看,高墜和滑墜仍然是死亡率占比最高的事故類型。
如何避免高墜和滑墜?
第一,各省區市山峰管理機構應在比較陡峭的地形或者接近懸崖的地形處貼出警示牌,或者做好相關的安全措施,比如安裝護欄、架設繩索等措施;第二,參與者在無保護措施下禁止靠近懸崖或者陡峭處,尤其下雨或者下雪時更不能大意。
4、疾病類事故不容小覷
2019年發生疾病類事故12起,死亡7起,占總體死亡事故起數的14.28%,與2018年的7.5%相比,有一定增幅。
從過去兩年的疾病事故統計來看,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猝死,一類是體能消耗過大,另一類是心臟本身有問題。
因而參與者一定要做好體檢,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量力參與登山戶外運動。
事故發生的原因分析
1、登山《低海拔登山》和徒步穿越連續多年成為事故頻發的運動項目
從圖3和數據分析得出,登山項目是歷年事故項目中占比最高的,其次是徒步穿越。
2019年登山事故共發生163起,造成32人死亡、3人失蹤、59人受傷,徒步穿越事故共發生82起,共造成21人死亡、1人失蹤、34人受傷,兩者合計占總起數的90.07%,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76.81%。
歷年事故案例和統計分析反映出,登山和徒步穿越事故較多是由於這兩個項目相對於其他項目來說門檻較低,對技術、裝備等方面要求較低,使得參與人群較多,成為大眾最易接近的項目。
但是,正也因此容易導致參與者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因缺乏登山戶外經驗,缺少專業的知識、裝備和技術,沒有做好行前計劃的制訂和當地天氣以及地形地貌的了解,再加上一定的盲目性和安全意識的淡薄,導致事故頻頻發生。
2019年高山探險事故共發生6起,造成3人死亡,5起事故發生於四川,1起發生於甘肅。
根據事故統計信息,有3起事故在開展活動前未經地方登山協會批準,造成2人死亡1人受傷,其中1起事故得到了當地政府和救援組織的及時救援,成功救出遇險者,1起事故的遇險者高墜當場死亡,另外1起事故的遇險者因得到隊友的及時救助,幸免於難。
因而,提醒廣大登山愛好者,參與高山探險活動時一定要向山峰所在地的管理單位申請,獲得活動許可證,以獲得安全的監控和及時有效的救援。
同時,應避免單獨登山,以便在事故發生時第一時間得到救援。
另外,2019年外國人來華參與高山探險活動死亡3人,其中在珠峰死亡人數2人,卓奧友峰死亡人數1人。
2、廣東省事故數量居榜首
因登山戶外運動的高風險性,各地登山戶外運動事故頻發,尤其在經濟發達、戶外資源豐富的省區市更甚。
因此,為了重點監測和防禦事故多發地區的動態,及時組織各方力量進行施救,減少事故發生和人員傷亡,深入分析中國大陸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在各地的分佈特征非常有必要。
具體數據情況如圖4所示。
與2018年相比,2019年廣東、浙江、福建的事故起數仍較多,山東、陜西事故有所下降,湖北因為一起較大的群體性事故,死亡人數達歷年之最,西藏、青海、雲南未收到相關事故報告案例。
報告認為,登山戶外運動是一種地域選擇性很強的運動項目,也與當地經濟水平有著直接關系。
廣東、浙江、福建事故數量在全國遙遙領先,四川、北京事故數量與其他省區市相比仍比較高,主要原因一是山地資源比較豐富,吸引了全國各地登山戶外愛好者參與;二是交通便利,位置優勢明顯,經濟也相對比較發達;三是當地救援隊和信息員加大了對事故統計力度,數據收集得更加全面和具體,漏報的情況比較少。
部分省區市由於統計不完全,事故數量不一定全面。
3、連續三年10月份事故數量高居榜首
從圖5來看,根據5年來每月事故數據的對比,2019年全年事故起伏變化較小,與往年相比,整體數量基本呈現穩中有降。
4、下午發生的事故數量仍高於上午
從圖6來看,與2018年相比,2019年00:00—8:59的事故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其中迷路事故較多,另外2019年多數事故仍主要集中發生在13:00—21:00。
根據實際案例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行前計劃不足,沒有準備就盲目出行,導致迷路、被困的事故較多:第二,登高望遠後心情愉悅、回家心切,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第三,下午天氣變化多端,易刮風下雨,造成摔傷、被困、失溫等事故;第四,參與者欠缺體力分配法則,返程時體力易透支,導致無法返回。
5、下降時的事故起數高於上升和其他階段
如圖7,每年下降過程中的事故起數明顯高於上升階段,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時基本在下午,根據當日事故時間統計表可以看出,事故多數是在下午發生的。
由此可以看出,參與者行程計劃不足對天氣情況了解不到位,對自我能力認識不足,以及心態的變化是誘發事故的重要原因。
因此,提醒廣大登山戶外愛好者,行前要做好行程計劃,切忌盲目出行,返回時要保持高度專註,不能懈怠大意,分配好體力,始終把安全放在首位。
6、組織松散的活動更易造成事故的發生
由圖8可以看出,2019年,個人行為、親友結伴的事故仍是年度事故多發的主要組織形式,在全部事故中占比75%,已連續三年有小幅增加,網絡招募、AA制、法人單位組織的事故數量基本保持穩定狀態。
由此可見,事故數量與組織形式密不可分。
個人行為、親友結伴二者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組織松散、戶外經驗缺乏,完全沒有責任主體,遇到風險時抵禦能力非常有限,易造成悲劇發生。
以法人單位為組織形式的事故數量基本保持在最低,這不僅是因為有嚴密的組織團體,更重要的是有專業的人才做組織保障。
因此,登山戶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加大戶外知識的普及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戶外三人行的原則,加強戶外安全理念的宣傳,加快專業戶外機構的建立,是減少因組織松散而造成事故的關鍵所在。
如果登山戶外參與者具有專業的知識和裝備,組織者具有豐富的經驗、專業的服務,相信登山戶外運動事故會越來越少。
山地救援成效顯著
根據事故統計情況來看,2019年大多數事故因為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援,避免了事故的進一步惡化,共有858人被成功救出。
從圖9來看,繼2016年後,2019年聯合救援再次成為主要的救援組織形式,政府救援數量略高於社會力量救援數量。
根據救援反饋情況來看,部分地方110接警後,根據事故發生的山區環境,聯合當地山地救援隊伍共同實施救援。
目前,部分地方已采取政府和社會力量聯動救援機制,避免政府救援和社會力量救援等單獨救援所帶來的困難,使政府救援和社會力量救援形成良好的優勢互補。
相信在國家對應急救援力量的重視下,山地救援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能夠為登山戶外運動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多方推動登山戶外運動發展
登山戶外運動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參與,無論是管理者、從業者還是參與者,都要了解登山戶外運動項目的特征,了解戶外風險和事故類型,具有急救、自救的能力。
首先,政府要進一步引導和規范登山戶外市場。
積極建立和完善與登山戶外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推進登山戶外運動科學、安全、健康、有序的發展。
加強登山戶外組織管理機構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登山戶外公司、俱樂部等服務機構的資格認證體系,制定相應合理的運營標準。
加大力度改善硬件設施,根據事故原因在事故多發地、頻發地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2019年全國初級山地救援技術培訓班(四川成都)
其次,公司、俱樂部等服務機構需自我完善。
要提高從業人員的入門門檻,平時要廣開全面的專業培訓,提升登山戶外技術水平和應對風險能力,使之具備預判各種地形的風險和救援技能。
活動前為參與者制訂完整的行程計劃,包括活動路線、天氣情況、地形地貌等,做好應急救援措施,告知參與者需要做的準備和可能存在的風險;活動中及時關注參與者的動態,隨時觀察周圍環境潛在的風險,遇到風險時能夠沉著應對;活動後及時總結,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和分析,並盡可能分享給每一位活動參與者。
△行進在茶馬古道上的徒步愛好者(圖/尼奧公關 提供,圖片與本文內容無關)
第三,參與者要提升和完善自我能力。
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基本的戶外知識,平時要積極學習登山戶外知識,參加相關組織機構的登山戶外專業培訓,正式參加活動時遵循從簡到難的入門原理,避免盲從和跟風,每一次出行都需要做好行前計劃,保障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