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選讀】從小登山走向大登山。

一部電影《攀登者》讓更多的人開始了解,半個多世紀前中國攀登者開創的壯舉。

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滿懷國家情懷,為國攀登,寸土不讓。

一個民族總要有望向遠方的探險精神,總要有敢於做夢的先行者,這是攀登者的使命,也是登山精神的閃光之處。

本期《山野》我們試圖從不同側面還原那段攀登者共同經歷過的崢嶸歲月。

在查閱資料、走訪親歷者的過程中,一張張舊照,一句句追憶,都有著淡然卻震撼的力量。

本文刊載於《山野》雜志2019年11月刊

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登山戶外運動實現『三個轉變』,即由以高山探險為主向低山戶外為主的轉變,由以專業運動員為主向以愛好者和群眾為主的轉變,由以技術難度為主向以休閑健身為主的轉變。

掀起登山戶外熱潮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把登山健身當成一種生活方式。

中國登山協會聯合各省、區、市登山協會,順應社會需求,因勢利導,依靠各級體育部門,運用市場、社會力量,開拓創新,在全國范圍形成了廣泛的登山戶外運動熱。

△攀登卓奧友峰 圖/西藏聖山探險 提供

這些新興項目在國家的重視下,不斷發展,逐漸走向成熟。

這些新興項目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現代登山運動的發展。

2016年,攀巖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中國登山戶外事業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逐步形成了奧運增光和全民健身同步開展、登山戶外事業與產業並駕齊驅、以夏季項目帶動冬季項目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登山運動產業生機勃發

改革開放以前,所有登山活動和登山事業的經費全部由國家負擔。

1979年,隨著第一批8座山峰開始向外國人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登山愛好者申請來中國進行攀登活動,山峰資源的市場價值逐步體現。

△登山隊員向洛堆峰頂峰攀登 圖/史衛靜

各地登山協會和登山俱樂部通過外國人來華登山的管理和接待服務,認識到了登山運動可以為中國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1994年10月,原國家體委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成立。

此後,大力開發登山運動產業,以推動登山事業的發展成為登山中心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隨著參加登山戶外活動的人數增多,登山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

由於登山運動不斷派生出新項目,登山產業也就不斷分化,分工越來越細。

2003年,全國戶外運動用品市場呈現蓬勃之勢。

國內各種戶外運動用品零售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國產人工攀巖板具制造初具規模,開始出口海外,並正在醞釀與國際大企業合作。

隨著戶外運動發展的紅火,戶外愛好者的數量日漸增多,不少人通過參加俱樂部活動開始熱衷於野外郊遊、徒步登山,戶外運動自助旅遊服務市場正不斷地為戶外運動用品銷售市場提供大量的目標消費群體。

截至目前,全國戶外運動愛好者已達1.3億,戶外用品市場規模已達180億元,中國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總體實力、產業覆蓋面、社會參與度、市場認可度均得到較大提升。

△中國登山者攀登北美最高峰迪納利峰 圖/西藏聖山探險提供

國內高山探險市場也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攀登雪山,登山在中國已經形成一定規模,這為山峰所在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近年來,攀巖、山地戶外運動和拓展等項目比賽越來越成熟,通過靈活的商業化運作,這些比賽取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登山市場開發和產業發展募集的資金為中國登山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為經濟薄弱地區的經濟和登山運動發展提供了可能。

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