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這條隱藏在環山古村落裡的登山步道,值得走起!。

文圖:張康道

2023年4月15日,陰轉多雲。

因彭兄提議,一起去瑞安湖嶺巡山。

我便推薦了去四谷山登金鬥寺步道。

關鍵是線路安全、原路返回、路程短,還有那曾經的從前。

四谷山探源

溫州這條隱藏在環山古村落裡的登山步道,值得走起!。

四谷山,現如今已改名叫四古山,曾經因村群山環抱,四面兼顧,稱為四顧山。

顧就是看,四顧山,也就是四面都可以看到山。

你就可以據此推測,該村開山祖是性喜山水之人,曾先後開發出『層巒插翠、碧峰曉鐘、松梢掛月、石潭飛瀑、古木沖嵐、山花錦簇、秋風竹浪、碓湖釣石』等四谷山八景,每景皆有詩盛贊。

如『林深柳綠罩紗窗,四壁藜光帶月斜。

吟到秋容詩亦瘦,桂花不斷樹花開』這就是『層巒插翠』一景之詩。

可見古時的四谷山,風光無限好!

其實,該村最早叫獅顧山。

據四谷山《金氏宗譜》記載,該村系金姓族群聚居地。

金姓源於賜姓,始祖金日磾,至開山鼻祖金弘基為38世。

238年後始修族譜,即明正德元年《1506》,奉政大夫淮安府同知鄭英作《金氏族圖原序》雲:『芳山之陽有山焉,岡陵起伏,林壑蔚秀,龍蟠虎踞狀似獅,故曰‘獅顧山’』。

該村距瑞安市湖嶺鎮僅2公裡,是個宜居村莊,戶籍人口近400戶、1500多人。

登外裡山路步道

是日,車停四谷山寶寺勝境石牌坊下,即開始登山。

據該村書記金明藩介紹,外裡山路以前是山路,主要用於村民上山種植番薯、香客上山祈福及蔣山村民前往湖嶺等地的主要通道,因位於外裡山上,故稱之。

現如今,其他功能基本喪失,主要是健身加前往金鬥寺的功能,如能給起個接地氣又叫得響的名稱,『金鬥寺健身步道』當之無愧!

據金餘榮先生提供的資料獲悉,該步道以捐資籌款方式建造,總造價150萬元。

它建於2012年,其臺階由青石鋪就、共3010級、寬1.5米,單程1公裡許、海拔抬升約250米。

一路走來,路旁樹木蔥蘢,景色怡人,空氣清新,是休閑徒步的好去處。

這一路,數涼亭最有名。

步道邊上建有誠心亭、怡德亭等3座涼亭,方便登山之人休憩,也可以欣賞周邊的美景。

視野最開闊的是最上面的福臻亭,湖嶺鎮的全貌可盡收眼底,周邊山脈清晰可見。

當然也可以品讀石柱上的對聯:『誠心築起通天路,謙卑敲開智慧門』『事能有德心常愜,心到無私品自高』其字跡工整、秀氣,頗有書法大家風范。

正在納悶出自哪位高手之手時,我在亭名的落款處找到答案,原來是我的老師林顯旺先生所書。

贊一個!

健身步道的盡頭是公路,沿公路右行約200米,即看到石碑指示牌金鬥寺。

沿右側水泥路進去,不到200米,寺就到了。

據相關資料介紹,該寺大清同治年間,金氏望族琴棋公,首探靈山佳境,立意在此建寺修禪.於是遠赴蘇、杭等地化緣籌集資金,於1910年建成金鬥寺三間石殿。

改革開放後,其後代接過接力棒,牽頭重建了大雄寶殿。

因寺門關著,我們沒有進入。

站在寺前,極目芳莊、林川諸鄉,美不勝收,南坑村就近在眼前。

如是晴天看日出日落、雨後觀雲長雲消,也是一個不錯的觀察點。

這一路還有提升空間,如沒有垃圾屋、衛生間,部分路段臺階破損,需要修復。

道路指示牌基本沒有立,我們走步道上去沒幾步,就找不到臺階,隻能沿公路繞了一個大塆才回到主路。

同行者林子還說,一個字:曬!據該村村長黃萬程介紹,相關設施正在完善中,不久的將來,這裡會出現蝶變!我們期待著。

探密閑心寺

去四谷山登山,途中路過瑞安市第八中學《原湖嶺中學》後面的閑心寺村,你一定要駐足停留一下,去看看始建於宋真宗年間的閑心寺,即閑心普安寺,內有閑心亭。

閑心寺村依山面田,因閑心寺而得名。

如今的閑心寺,已成為周氏祠堂,裡面建有一個『周行己紀念亭』,其碑文記曰:洛學弟子,甫官齊州,即遭參劾。

歸築浮止書院於郡城(溫州),造就人才,再度出山,得秘書省正字,不久亦遭黜。

於是浪跡江湖,客死山東。

幸大著《浮止集》已流傳於世,得郡人鄭伯熊、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等發揚光大,蔚成永嘉事功學派,尊先生為開山祖。

故宋人陳振孫雲:『永嘉學問所從出也』

周行己《1067-1125》,宋代學者,字恭叔,世稱浮沚先生,祖籍瑞安縣芳山鄉文周灣《今屬瑞安市湖嶺鎮》。

出生於瑞安正議巷,就讀於其父周泳創辦的湖嶺閑心書院,歸葬於芳山杉坑裡《湖嶺鎮閑心寺後杉坑父墓側》,即瑞安八中後邊山坳內,《瑞安縣志《民國》》和《溫州弘治府志》已有明確記載。

晚年時,他曾遊過閑心寺,作《閑心寺》詩二首,其一是: 『杖藜溪口漫步間,到得閑心始是閑。

珍重道人能假榻,小軒終日臥看山。

』其二是: 『花到禪房幾許深,回廊小徑月陰陰。

杖藜出廊成何事,閑得浮生半日心。

』並題『閑心』兩字作寺名。

閑心寺,閑心書院,閑心心閑,靜心研讀,方成大家!

小編註:周行己是永嘉學的創始人之一,被列為『元豐九先生』之首。

他自築浮沚書院,傳授程頤伊洛之學,最早將伊川之學傳播至溫州,其學術研究與教學活動對溫州乃至浙江學術產生重要影響。

雖一生隻做過一些六七品小官吏,但他是位有政治抱負的學者。

他的《上宰相書》,文中可見豪邁氣質與經世之道。

宣和七年《1125》辭官回鄉途中,病卒於山東鄆州,享年58歲。

線路起點:導航至瑞安市湖嶺鎮四古《谷》山村,也可先導航至瑞安市湖嶺鎮閑心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