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銀行員工到戶外探險家,對話「中國登山第一人」張梁。

從銀行員工到戶外探險家,對話「中國登山第一人」張梁。

文|譚力文

『您好,我是張梁』一個皮膚黝黑,身材健碩,又帶有一絲胡渣子的中年男人站在了筆者的面前,主動伸出右手致意。

在簡單的寒暄過後,張梁打開手上的飲料喝了一口,接著就開始了近一個小時的長談。

『年輕』,是筆者見到張梁的第一印象。

可這與『事實』並不相符。

看起來『年輕』的張梁其實於1964年出生,今年已經59歲了。

接近花甲之年仍然能夠保持著如此出色的身體狀態,這並非易事。

2020年,張梁出版了自己的傳記《張梁 我在地球邊緣》。

因戶外結緣多年的好友,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為張梁寫了序。

王石表示,在自己認識的眾多探險家、登山家當中,張梁是一位20多年來從未停下腳步,用探險的方式來探尋自己人生意義的奇人。

從這兩點就能夠看出張梁本人對於『堅持』的執念。

堅持,貫穿了張梁20年的登山生涯,也正是堅持,最終幫助張梁攀上世界之巔。

張梁是誰?完成『14+7+2』的中國第一人

張梁這個名字對於體育圈的讀者來說,也許會有些許陌生感,但在中國乃至全球的登山探險界來說,這個名字卻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以『張梁 登山』為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映入眼簾的就是『14+7+2』這幾個數字。

何謂『14+7+2』?『14』指的是登頂全世界所有14座8000米以上山峰,『7』指的是登頂七大洲最高峰,『2』代表以探險方式徒步滑雪抵達南北極點,這是人類登山探險的終極夢想。

在張梁之前,僅有韓國人樸英碩達成過此壯舉。

張梁對體育大生意表示,自己剛開始接觸戶外的時候並沒有『14+7+2』這個概念,沒有明確的目標要去挑戰14座高峰、7大洲和南北極。

2009年9月,張梁和王石結伴在尼泊爾登頂了海拔8163米的瑪納斯魯峰。

王石向張梁『介紹』了這個概念,王石問張梁,『有沒有想過完成全球所有14座8000米級雪山的登頂?』

張梁沒太多思考,心裡就決定嘗試。

在有了『14+7+2』這個概念以後,張梁反而發現已經成功登頂4座8000米的高峰了。

『我身邊有不少人登了一次高峰之後,因為各種原因就放棄了。

但我反而是越登越有感覺,自己覺得還能繼續堅持,』張梁向體育大生意說道,『所以我就從09年之後每年最少一座8000米高峰,一座兩座三座一路登』

2018年6月7日,張梁在北美洲最高峰迪納利峰成功登頂,完成了『14+7+2』的最後一塊拼圖。

當回想起登頂後的感受,張梁直言自己心中並沒有太多的波瀾。

『隻是在沖頂之前準備了一些話語想錄下來,自己是一個有心理預期的,但是心裡並沒有特別激動』

在體育大生意看來,一方面這與張梁豐富的登山經歷有關。

迪納利峰的海拔『僅』為6194米,在這之前張梁已經登頂過全球14座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所以這對於張梁來說並不是特別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這或許與張梁的個人性格有關。

也許在不少人看來,張梁這是在『凡爾賽』。

但在許多人看來,這是張梁對登山探險這件事情最純粹的熱愛,否則張梁也不會堅持這件事情20年之久。

『順理成章』,是張梁對自己完成『14+7+2』的總結。

熱愛戶外的張梁將不會停止腳步,他在繼續登山旅途的同時也一直在領略海洋的奧秘。

目前,張梁已經航海三跨大西洋、印度洋,穿越百慕大,航海裡程數超過15000海裡。

從丈量世界的高度到探索世界的廣度,張梁時刻準備著再度出發。

從銀行到雪山

中國農業銀行員工,是張梁身上的另一個標簽。

在張梁登頂的照片中,也許會有人發現張梁登山服胸前經常會出現『中國農業銀行』LOGO。

1986年大學畢業後,張梁被分配到深圳農行工作,他不滿足於循規蹈矩的工作生活,便開始在周末的閑暇時間尋找新的愛好。

張梁登頂喬戈裡峰《俗稱K2》

張梁從小就喜歡踢足球,因而有一定的體育基礎。

2000年左右,深圳戶外運動蔚然成風。

張梁接觸到了萬科集團旗下的《萬科周刊》『遊山玩水』的論壇欄目,這是張梁對戶外的啟蒙。

張梁回憶道,當時大家會討論周末去深圳周邊的山上徒步或露營,這對於當時隻有朝九晚五和迎來送往這種生活狀態的張梁來說,簡直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到了戶外是另一個世界,而且接觸了很多不同行業的人,反而是打開了我的視野』張梁表示。

在接觸戶外久了之後,張梁將目光放到了更遠的雪山上。

這背後的緣由是由於2000年轟動一時的玉珠峰山難。

2000年青海玉珠峰發生了5人遇難的悲劇。

這5名攀登者中有2名來自深圳,都是張梁在戶外圈的好友。

在這事發生之前,張梁對於世界上的雪山一無所知,覺得這些佈滿白雪的高峰距離自己很遙遠,根本就沒有登山探險這個概念。

當時的張梁覺得登深圳周邊的山峰已經很酷了,周五背著大包出發,周六在山上接著周日下山,這樣已經是他的周末常態了。

在這次玉珠峰山難之後,讓他對登山探險有了清晰的認識。

自此之後,雪山高峰的神秘感讓張梁產生了向往的感覺,他想要去一探究竟。

正當所有人都在打『退堂鼓』的時候,張梁卻逆流而上,選擇在2000年9月組隊登上了玉珠峰。

『很多人說出了這麼大事,大家應該是退卻的,我反而是更想去了解,更想去感受這個雪山的魅力到底在哪。

這是當時我的一個出發點』張梁向體育大生意介紹。

這次挑戰玉珠峰,不僅是張梁第一次登山探險,更是他第一次去高原。

當時還是登山探險小白的張梁,就連登山的裝備都是借來或者租來的。

『現在回想起來,這次玉珠峰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當時主要的挑戰就是高反和未知。

當時自己冰爪和安全帶都沒有帶,甚至連羽絨服都是租的』正是有了這第一次,張梁對於登山就一發不可收拾。

在早期登山的過程中,張梁都是請年假或者事假來參與登山,盡量不耽誤銀行的工作。

在後期,慢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積累了一些登山成績後,農行反而成為了張梁的贊助商之一,支持他繼續挑戰高峰。

而如大家所見,張梁一次又一次地在各地的高峰登頂,也直接讓農行獲得了不可估量的曝光度。

雙方的合作,成為了體育營銷的又一經典案例。

放棄比登頂更難

在張梁多次的登山生涯中,不是每趟都能夠順利沖頂。

沖頂還是放棄?這是張梁在雪山上經常會面臨的抉擇。

他認為,有時候放棄比登頂更困難。

在2000年至2018年期間,張梁登頂雪山25座,其中因為各種原因,有多次放棄沖頂。

下撤,意味著前期所做的工作變成了『無用功』。

如果說登山探險是對攀登者體力和技術的考驗,那麼放棄沖頂則體現了攀登者的智慧與理性。

當被體育大生意問到,在這麼多次登山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次。

張梁回答道,『能夠在心理上產生沖擊的當然是2003年的珠峰了,當時沒有想象到後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甚至改變了我的人生』

將時針撥回到2003年5月,當時張梁參加由中國登山協會等單位主辦的『紀念人類登頂珠穆朗瑪峰50周年活動』,首次向珠峰發起沖擊。

張梁作為7個業餘登山隊員之一,以B組隊員的身份參與了攀登。

但就在攀登到8300米之際,張梁接到通知,有一名英國登山者哈羅德受傷摔斷了左腿。

在珠峰這樣的艱難的困難條件下,加上哈羅德沒有向導和後勤,如果沒人伸出援手,那麼他就會被漫天白雪所覆滅。

在即將成功登頂珠峰之際,張梁主動選擇了放棄沖頂,轉而參與救援哈羅德。

隨後,A組隊員和B組隊友王石先後成功登頂。

在看著隊友們成功登頂珠峰之後,張梁第一次感覺到距離『登頂成功』那麼近,又那麼遠。

珠峰作為世界之巔,其象征意義自然不言而喻。

自己在2003年第一次挑戰8000米的高峰就即將成功,這個結果無疑會為張梁後期的攀登生涯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動力,但最終張梁主動選擇了放棄。

兩年後,即2005年5月,張梁終於圓夢,完成了『遲來』的珠峰登頂。

『珠峰應該是對我個人來說是有一個非常重大的意義,03和05年兩次珠峰的經歷,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是改變我人生這樣一個事件』

登山費用暴漲十倍 珠峰『堵車』不意外

對於登山探險的準備流程,也許有不少讀者是十分陌生的。

需要指出的是,戶外愛好者想要進行登山探險,這首先需要在登山當地的登山協會進行申請,其次需要選擇專業的登山探險公司。

隨著商業登山產業鏈日漸成熟,如今民間探險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

在張梁登山探險的早期,這些民間登山探險的公司並不多,可以算得上用『鳳毛麟角』來形容。

張梁回想起2009年攀登位於尼泊爾的馬納斯盧峰時,選擇了當地的探險公司。

『那時候當地的探險公司非常的差,有些甚至是夫妻店就開始幹,但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在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探險公司,已經非常專業化了』張梁向體育大生意介紹。

伴隨民間探險公司變得專業化的同時,商業登山的費用也迎來了快速的上漲。

張梁以珠峰為例,他在2003年從北坡攀登珠峰的時候每個隊員交了5萬元。

如前文所言,這次是因為官方組織的活動,同時也有贊助商的參與,所以這5萬的費用隻是一個大概的參考。

不過據張梁了解,如今從北坡攀登珠峰的費用已經上漲至大概40-50萬元每人,主要由專業的西藏聖山登山探險公司來經營。

張梁補充道,但在南坡的話費用則會相對低一點。

一是因為南坡在尼泊爾側,當地的探險公司數量多,導致競爭相對較大。

二是因為尼泊爾當地對攀登珠峰的門檻相對較低,所以有不少人也會選擇從南坡登。

2020年曾有媒體報道,在尼泊爾登山每年能夠為當地帶來約3億美元的收入。

盡管登山費用逐漸上漲,但依然阻擋不了逐夢者們想要站在世界之巔的決心。

在4月底的時候,網上有視頻顯示凌晨2點珠峰攀登路線5500米昆佈冰川發生『堵人』的情況,珠穆朗瑪峰凌晨兩點還在堵』的微博話題甚至還一度沖上了熱搜榜首位。

對於『珠峰擁堵』這個話題,張梁則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他認為這首先就與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人挑戰珠峰有關。

根據尼泊爾更新至2023年5月14日的數據顯示,該國旅遊部門在今年給來自尼泊爾、中國、美國、印度等65個國家的登山者累計發放了478份珠峰攀登許可證,創下歷史新高。

其次是因為登珠峰存在『窗口期』。

『實際上每年的珠峰‘塞車’現象一直存在,包括第二臺階和希拉裡臺階等地方都有。

因為珠峰不是說在四五月份一直可以持續沖頂的,隻有那幾天窗口期,所以大家集中在那個時間點沖頂,就必然會造成塞車』張梁對體育大生意表示。

除了向登山協會申請和選擇探險公司外,選擇登山裝備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張梁在2023 DBF深圳戶外展期間,看到了許多高科技和高水平的戶外裝備,他感嘆到中國戶外裝備行業在這些年的發展速度。

張梁認為,如今國內像探路者和凱樂石等專業戶外品牌的崛起,幫助降低了許多人參與登山探險的裝備門檻。

張梁回憶道,『2000年左右,當時國內的戶外行業還沒有興起,主要還是以國外的品牌為主。

我的高山靴徒步靴都要跑到香港去買,而且還非常昂貴,高山靴幾千塊甚至有些上萬塊。

但是如今國內很多的戶外品牌的產品,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世界級的水平了』如果戶外愛好者真的有興趣或者目標明確想要去嘗試登山探險,張梁建議以7000米海拔為界去采購裝備。

戶外行業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與登山探險相比,大家接觸戶外徒步的機會顯然要更多。

近兩年,戶外徒步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

在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戶外徒步相關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的銷量迎來了爆發,登山杖和徒步背包等成為了熱門單品。

而在各大社交媒體,如微博、抖音和小紅書等,關於戶外徒步路線的分享帖子也受到了網友們的重點關注。

《往期文章:徒步產品消費暴漲86%,『泛戶外』文化開始破圈》

對於這股戶外徒步熱潮,張梁很高興看到大家願意走到戶外,他認為這是人生體驗的一個新起點。

『在徒步的過程中,你能夠感受到的不同的自然、人文和地貌環境,以及在這過程中付出的艱辛,最後獲得提高體能、鍛煉身體的生理反饋,而且在徒步的過程中欣賞到大自然的美景,既陶冶了情趣又豐富了自己的人生經歷』

無可否認的是,國內戶外行業的發展在過去幾年中吃到了疫情的紅利。

隨著疫情影響的減弱,在下一階段國內戶外行業的發展會呈現怎樣的態勢?作為戶外行業的資深人士,張梁認為戶外行業是伴隨經濟發展而共生的領域。

與中國經濟過去20年發展同步的是,國內戶外行業也在中國經濟實現騰飛的時候,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因為戶外是跟整個經濟環境有密切關系的領域,因此這麼多年來才催生了這麼多人走到戶外』在改革開放以前,戶外愛好者跑到珠峰登山探險是不可想象的,但如今中國人成為了登珠峰的主力,恰好就是證明了這一點。

在2023 DBF深圳戶外展期間,張梁見到了國內戶外行業更多的新玩法和新內容,甚至有不少連張梁都還沒有見過的戶外裝備。

國內戶外行業的發展,包括中國品牌的科技創新和完善的生產供應鏈等,都無疑得益於國內經濟的騰飛。

因此,張梁對於國內戶外行業的發展前景抱有很大的憧憬,『戶外不是單純的戶外,它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它還和健康、體育甚至產業相關』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中國戶外行業也必將會乘這股風向,順勢而上。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