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杖和登山杖的區別??

隨著『越野行走』運動在中國的推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手持兩支很細的手杖在行走或是登山。

他們使用的手杖就是『越野行走』手杖。

許多參加戶外運動的朋友已經擁有了一根自己的登山杖,那麼,登山杖可否替代越野行走手杖,登山杖和越野行走手杖又有什麼不同呢?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分析不同點,可從功能、材質和設計、使用方法三個方面來區別。

一、功能:

登山杖也稱雪山杖,基本是為攀登3500米以上的高山而設計的,更多的是保護的功能。

在高海拔缺氧、低溫冰雪、各種堅硬的巖石和石礫的山地挑戰生命的極限,不能沒有登山杖。

此外,在當日不能返回的登山過程中,由於野外宿營的需要,登山者需背負一個較重的行囊。

當人直立時,由於行囊的壓力,使人的重心後仰,為保持平衡,身體需前傾,為防止前傾過度,就需要使用一根登山杖以保持身體平衡。

由於隻為登山使用,平路用不上,為便於攜帶,登山杖都做成輕便的可伸縮的樣式,不用時,可插在背包上。

即便是使用一隻手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下肢的壓力。

越野行走手杖則主要是為健身而設計的,兼具健身和保護的功能。

與登山杖不同之處在於必須同時使用兩支手杖。

主要適用於海拔3500米以下的,可以當天返回的登山活動和平路的快步行走。

平路行走,在下肢活動的同時,使上肢和肩、背、腰也同時得到鍛煉,同樣的速度,熱量可多消耗20—46%,達到事半功倍的鍛煉效果。

在登山時,有了兩支手杖的支撐,實現了手腳並用登山的目的,上肢分擔了下肢的運動負荷,使人感到省力,可以避免心肺功能超負荷。

而更重要的,是減輕了膝關節和腰椎的壓力,保護了膝關節和腰椎,解決了登山健身對膝關節磨損過大的難題,大大提升了登山健身的鍛煉價值。

使用兩隻越野行走手杖,即使背負較重的行囊,也可以很好的保持平衡,還可以借助手臂的力量推動身體前行,以節省體力。

由於越野行走手杖既適合山地也適合平地,到了戶外,一直在使用,不存在攜帶問題,因此,設計上大量的是整根不可調手杖,為適合不同身高者使用,長度從105公分到125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款手杖。

此外,為有了便於出門旅遊,也設計有三節可調手杖。

越野行走的特殊功能,使之成為最優秀的的有氧運動並受到健身、醫學專家的關注。

國家體育總局,已經把它作為優秀健身項目向全國推廣。

二、材質和設計

登山杖以支撐為主要功能,因此多以金屬合金做桿體。

目的是加強支撐力。

『把手』設計以手掌抓握為主,腕帶是簡單的環形帶子。

減震采用桿體內加減震彈簧,桿的底部隻有金屬尖頭在防滑,不考慮在光滑、堅硬的石板及馬路上使用的功能問題。

越野行走手杖功能多樣,為此,采用碳纖維合成物做桿體,腕帶特殊設計,類似簡易手套,底部除金屬尖頭外還配有小靴子樣的減震頭。

它的桿體,很輕《三兩重》,除具備足夠的支撐力,還有很好的彈性,可以彎曲,彈直的反作用力使使用者得到借力。

特殊設計的腕帶除了方便抓握手柄還可以改變手的用力方向。

此外,不是靠抓握手柄,而是利用腕帶來支撐和推動手杖,也是減少手部震動的獨特設計。

底部的金屬尖頭可方便地在冰雪和泥土等地面行走,而小靴子防滑頭可保證在石板、水泥等光滑的地面行走不打滑。

三、使用方法

登山杖的使用以抓握手柄為主,除了上山時,上臂基本與上身貼緊,肩關節基本不動,以手臂肘關節為軸,通過改變手杖支撐點來保持身體平衡。

登山杖不具備平路行走的功能,使用兩隻也不行。

越野行走手杖的使用則要求肩關節能夠前後擺動,加大擺臂的幅度,以增強健身效果和防護作用。

平路行走,在正常走路的基礎上,後腿登直,前腿後腳跟著地,雙臂擺開,手杖的支撐點在身體兩側稍靠後的的地方,桿體斜著推動身體大步前行。

登山時,要充分發揮腕帶的作用。

上山時手杖先放在前面,利用腕帶拉著身體向上,上去後手臂彎曲,利用腕帶推著身後的手杖使身體繼續上行。

下山時,手杖在前面支撐,手臂應同手杖成一條直線,起到延長手杖長度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登山杖的功能比較單一,而越野行走手杖除平路行走的作用外,不僅可以替代登山杖,還大大提升了健身登山的鍛煉價值,開創了健身登山的新潮流。

越野行走1997年由起源於芬蘭,由滑雪運動演變而來。

芬蘭的EXEL越野行走手杖是國際越野行走協會的指定產品,也是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的推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