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時你的方式正確嗎
登山時你的方式正確嗎,登山運動是一項親近大自然的運動項目,雖然登山對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好處,但容易忽視的是,不正確的登山方式,以下分享登山時你的方式正確嗎。
登山時你的方式正確嗎1
據測定,一位體重在70公斤的男士,假如以每小時2公裡的速度在坡度為70度的山坡上攀登30分鐘,他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500千卡,這相當於以每分鐘50米的速度在遊泳池裡遊上45分鐘,或者相當於在健身房裡連續做50分鐘枯燥的腹肌練習。
所以爬山尤其受到想盡快減輕體重的人士的喜愛。
爬山的三大益處
1、征服山峰,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大好河山。
人們都希望自己活得快樂健康,希望自己能經常去爬山,登高遠眺。
下決心去爬山,首先得征服自己,打消一些不必要的顧慮,只要跨出了第一步,你就會開始對爬山感興趣的.。
在爬山過程中,幾乎可天天看到自己在進步,既能在崇山峻嶺中呼吸新鮮空氣,還能欣賞祖國大好河山。
2、鍛煉腳力,鍛煉心肺功能。
俗話說:『人老腳先衰』人的腳有勁,就能跑能跳能走,就不易衰老。
就練腳勁來說,爬山的效果最好。
研究發現,爬山對腳勁和心肺功能的鍛煉,要比長跑和遊泳似乎更有效,更易行。
3、磨礪意志,開闊胸懷。
爬山,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爬上去後,還要一步一步走下來,確實很辛苦。
可是,當你爬到山頂,當你征服一座山峰又一座山峰時,你會感受到無比的興奮、快樂和滿足。
『踏破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爬山能讓你感受到歷經艱難達到巔峰後的獨特境界和樂趣。
專家點評
腳是人體之根,經常爬山可以增強下肢力量,提高關節靈活性,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預防靜脈曲張、骨質疏松及肌肉萎縮等疾病,而且能有效刺激下肢的6條經脈及許多腳底穴位,使經絡通暢,延緩衰老。
爬山時雙臂擺動,腰、背、頸部的關節和肌肉都在不停地運動,促進身體能量的代謝,增強心臟功能。
是否對我們的健康有益,還要看山多高、坡多陡,登山者多大年齡。
我們經常能爬的是離得家不遠,海拔不超過1千米的北京香山、景山,即便不高的山,速度過快也可能達到我們不提倡的無氧代謝運動水平,膝關節也可能受到損傷。
登山時你的方式正確嗎2
1、裝備
登山鞋、登山鞋墊、登山杖和護膝一個也不能少。
2、姿勢
上山重心前移,下山重心向後並稍降低。
同時注意,膝蓋彎曲、腳向外側用力,落地要輕。
前腳站好後才把重心移過去,而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
經常改變下山的節奏,左右腳定時交替,下山時不要奔跑或跳躍。
3、減少負重
原理同上。
通常情況下負重不超過參與者自身體重的1/4比較好。
4、熱身!熱身!熱身!
讓關節、肌肉、韌帶以較輕的活動量進行預熱,克服肌肉組織的粘滯性,增加肌肉、韌帶的伸展性和彈性。
還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泌。
不適合爬樓梯爬山的人群:
1、孕婦或體重過重的人,因為任何多餘的體重對膝蓋都是加倍的負擔。
2、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因為膝蓋軟組織已經過度磨損,繼續不當使用會使症狀加劇。
3、有髕骨外翻問題的人,因為髕骨先天不穩定,常爬樓梯或爬山會使外翻問題更嚴重。
4、O型腿的人內側膝關節磨損較多,過度爬樓梯或爬山會加速膝蓋內側軟組織磨損、退化,使O型腿症狀更明顯。
5、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爬樓梯或爬山時也要小心,因為心臟對氧氣的需求會增加。
若一下子氧氣不夠時,可能導致心肌梗塞,如果沒有及時送醫救治,甚至可能猝死。
登山時你的方式正確嗎3
登山的好處 想必你都了解了吧
登山可分為專業登山運動員的探險、競技攀登和登山愛好者的健身登山。
戶外登山在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陶冶精神、磨煉意志,擁有眾多的老中青愛好者。
登山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提高神經系統機能,增強肌肉力量,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平衡性以及靈敏度和柔韌性;登山運動的運動量高於一般的散步或慢跑,更有助於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增強體質;登山運動還有愉悅放松、降低憂慮、加強與他人交流溝通的作用;登山是強身健體、修養身心,提高身心綜合素質的理想運動方式之一。
這些登山的學問 你得知道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專家介紹,登山首先要選擇適合的登山點、登山時間和登山裝備:登山地點的選擇應以安全性為前提,攀登難度應符合自身的運動條件。
此外,登山的時間也有講究,應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
登山前應了解當地地形及氣候狀況,選擇合適的鞋及衣服。
此外,還要記得隨身帶水,必要時可使用登山杖。
值得一提的是,負重要量力而行,不要超過身體重量的四分之一。
登山前先熱身:登山前應先做一些準備活動,特別是下肢,可以壓腿、屈膝、活動腳踝等,防止肌肉、關節僵硬。
注意登山姿勢:上山時兩膝自然彎曲,身體注意前傾,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著地,兩腿用力攀登,兩臂協調擺動;下山時注意膝蓋處略彎曲,身體直立或稍後仰,不可速度太快或奔跑。
腳步要穩。
速度適宜,不可勉強:開始登山時應采取慢速,適應一段時間後可逐步加快速度或維持在一個平和的速度,但不要過於劇烈,可采取比平地行走稍緩慢的速度,這樣可以走得久而舒適。
切不可過度透支體力,不可過於勉強,每次登山最好不要超過兩小時。
每周登山的次數最好不要超過三次。
不是想登就能登 這些人群登山要小心
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的專家表示,登山這項運動並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特殊人群一定要慎重選擇健身項目。
老年人群:山區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因此老年人群如要登山,一定要先掌握山區的氣候狀況。
應選擇合適的登山途徑,做好規劃,選擇好裝備;選擇合適的衣物,應具有良好的排熱及抵抗低溫、風雨的作用;登山前做好熱身運動,登山時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應定期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以評估自身進行登山活動的能力。
慢性疾病人群:雖然規律運動有助於改善血壓、血脂、血糖水平,促進心肺功能,但登山運動對於慢性疾病患者來說,卻並不一定適宜。
例如高血壓患者如果血壓波動大,心、腦、腎等器官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血管硬化,或合並其他慢性疾病,登山時容易發生腦出血、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
專家提醒,如果平時有頭昏、眩暈等症狀,就更不適合登山了。
此外,糖尿病患者如已有足部病變,或下肢血管病變,也不適宜登山。
登山時,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大大增加,容易受傷,對於關節本身有傷病的人群來說也不適宜。
因此,慢性疾病患者是否能夠登山,應經醫生評估後遵醫囑進行,或選擇其他的運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