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的作者是杜甫那麼杜甫是什麼朝代?

杜甫是唐朝的。

杜甫的詩不是登山,是登高。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白話譯文

天高風急猿聲淒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湧來奔騰不息。

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後停酒傷懷。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

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

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

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

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隻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

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待了幾個月後才到夔州。

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

而就在這三年裡,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

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歷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秋天的季節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

首聯為局部近景,頷聯為整體遠景。

後四句抒情,寫登高所感,圍繞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頸聯自傷身世,將前四句寫景所蘊含的比興、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聯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詩語言精練,通篇對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對,充分顯示了杜甫晚年對詩歌語言聲律的把握運用已達圓通之境。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